学者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者动态
厉以宁:旧的人口红利没了新人口红利正在产生
时间:2016-12-13       稿件来源:经济学原理微信平台
    学者简介: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
 
    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大家都知道,工业化开始以后,必定需要劳动力,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他们劳动力是从农村来的。19世纪后半期,中国因为在鸦片战争以后,开辟了通商口岸,所以外资又进入了,这个时候,中国也有第一批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力。他们同样是农民,譬如上海的工人从哪里来的?是苏北、苏南、浙江、安徽几个省去的。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城乡二元户口制度,所以,当时要进城,你找到工作,工厂聘你,你就留在上海,就成为上海人了。然后,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生一些问题,发生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譬如在欧洲,在西欧国家,西欧国家农民进城了,但是,没有城乡二元户口制度,他进城以后,他妻子也就进城了,他生的小孩一起就带来了。这种情况在西欧是普遍的。但这些人不能够在城市里过着收入好的生活,为什么?因为妇女没工作,当时需要的工人都是重体力劳动的,采矿、机械那些的,他没有。这样的话,生活就困难,孩子也没有学校上学,也没有钱。所以,在它的工业化过程中,就必须解决怎么让妇女就业的问题。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依靠什么解决的呢?根据经济史的记载,靠缝纫机的发明。缝纫机发明以后,这个时候,一些服装厂就开始建立起来,他们招收的只有少数男工,男工是修机器或者是运输等方面的,主要工作的是妇女。用缝纫机还有一个好处,机器多了,价钱就开始下跌,工人就能买,工人买到了,缝纫机放家里,老婆就不用去打工了,自己家里做,送货到一个地方就行了,就成了一种承包制的情况,我包给你做。妇女就业的问题解决了。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我们从1958年以后,城乡二元户口制度确立下来。那个时候起,进城的工人,当时农村户口,不能转入城市,他老婆可以带进城,但融入不了城市社会,他的孩子可以进城,但是没有城市户口,上不了公立学校。这种情况在中国工业化的5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60年代都是如此。到了1979年以后,农村开始承包制,承包制实际上把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了。尽管当时对承包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中国在往前走,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当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争论是有的,但争论归争论,经济在往前走。回头一看,几年之后,大变样。一直在按经济发展的规律在走。这就是什么呢?你看,承包制在争论,争论以后,回头一看,几年过去了,结果呢?农产品增多了,粮票取消了,油票取消了,在变化。但是户口问题没有变,所以在城里工作很多年,就开始发生了一种情况,这人融入不了城市社会。
    从中国70年代承包制开始以后,怎么会发生变化呢?这个变化在承包制以后,特别是在十八大开始之前,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就是农民工的供应赶不上需求了。为什么呢?因为经济在变化,经济在变化,需要的劳动力应该是有质量的劳动力,单纯的出工劳动力,供给是越来越少,这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怎么办?就开始出现了怎么样把技工留在本地的问题。
    中国的发展到了十八大以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巨大变化在什么地方呢?就在土地确权和土地的流转这个关键上。农村的变化,光承包制不行,必须有土地确权,必须在土地确权基础上有土地流转,规模经济才能实现。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名词,从这时候起叫城归。
    什么叫城归?没听说过,过去只有海归,派出去的留学生,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学成以后回国来找工作,他们就成为海归,他们在祖国报效贡献自己的力量,欢迎海归回来,城归是农村出去打工的农民经过了20年、10年,少的七八年,积累了经验,认识了朋友,有了点储蓄,更重要的有了技术。农村又需要人,就干脆回来了。我们考察了几个地方,这个例子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个我们考察是陕西汉中地区的西乡县,当地的茶叶是非常有名的,叫做富硒茶,富硒是稀有元素,喝了以后有利于健康。种树就开始遍及西乡县了,没有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就写信让他们回来。在外头打工了这么多年,他觉得天天在外面给人家打工,老婆也分居,孩子也没人管,家里老人没人照顾,一听说家里需要劳动力,种树,回来了,不干了。都回家了。于是,它就发展起来林业,种茶,富硒茶。茶树需要劳动力,茶树又不要施化肥,又不要打农药,这种变化就开始了,这就是“城归”。
    还有,我们在贵州毕节考察看到的。贵州毕节看到什么?很多打工的都回来了,回来干吗?在外头尽管钱也不少,也学到技术,但是终是不如家里人,一家人分两个地方,孩子没人照顾,孩子学坏了怎么办,回去吧。回去有什么事情干?有手艺啊,在外面学了手艺了。我们以前去过毕节考察好多次,就没有发现一种情况,在毕节人吃鸡蛋糕、吃面包,没有的。那个地方都吃米饭的,也没有吃馒头,更谈不到吃面包,这次去,街上很多地方,面包房就出来了。不但做面包,还做鸡蛋糕,于是这个风气就变了,小孩过生日要订蛋糕,老人过生日也要订蛋糕,自己家里有什么事也定蛋糕,面包也是一个销路,面包房谁开的,城归开的。还有在毕节看到的,有一个景区,叫百里杜鹃,一百公里长全是杜鹃花,风景非常漂亮。旅游人多,人多要吃饭,汽车要停车场,旅游人多,汽车得修理、洗刷,全是小店铺,是谁干的?是在外面打工回来的人干的。这里工作多好啊,这里工作又能照顾家,还又能自己创业。所以观念都变了。中国“城归”是个新的。
    据最近我们调查,“城归”大约有多少人呢?已经占到外出民工4000万人的四分之一吧,还要变化,这就是当前我们看到的情况。
    土地确权了,土地流转了,“城归”回来了,给农村带来了变化。现在500万“城归”从农村回到了城市,他们在创业。另外还有不少人在农村中自己也在学习。农村,我们去看过,现在最时髦的一点,进学习班。他们明确讲,这个学习班是为农场主的第二代培养,第二代现在年纪也渐渐大起来了,将来要接老子的班,他如果没有农业基础,接什么班啊?他们都在学习。另外,进了城了,他也是朋友多。除了自己开店以外,还懂得各方面,能够有创意的,能够有创新的、创业的,都在进行。这就是一个,外国人在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旧的人口红利没有了,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产生。你没有看到,你们没有机会到农村,你们要去农村看一看,这个变化是一种无形的变化,这个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大的。
    将来会不会有农民工,还会有吗?农民工这个名词是一个历史的名词,以后不会有了。因为农民工之所以是农民工,是两种户口制度之下才有的,两种户口制度表明什么呢?表明职业是工人,但你的身份是农民。现在已经没有了,城乡户口一体化了。所以,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讲,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怎么样,我们现在很难预料,但是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消费观念在变,不是现在的消费观念了;投资的模式会变,不是现在的投资模式了;就业的形势会变,怎么变?难道都要进工厂,难道都要进大楼?不会的。也许会有一批人现在就是这样,自己有个电脑,在家里上班,跟你订合同,你要我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我照样给你完成,不就行了嘛。所以,都在变化。甚至我们讲,再过几十年之后,还有企业家吗?也不一定都叫企业家了。更重要的是某一个领域领路人。领路人之下,整个大家都往这个方向,但是不久又出了新的领域,新的领路人出来了。是这种情况。所以,对中国应该是有充分的了解。
    从前人老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当然和过去的经验也有道理。现在能够这么说吗?现在人家会说,关键在思路的改变,思路不改变,失败就永远是失败。改变思路就行了,改变思路就成功了。有了小成功,就有了大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好多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能够赶上这个时代,大量年轻人赶上这个时代,这表明一场悄悄的人力资本的革命正在中国形成。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他不知道,中国人力资本革命最后所带来的成果,也许我们时间越久看得越清楚。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