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动态
首届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者论坛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办
时间:2019-11-02       稿件来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能源环境问题的政策及行动将日益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向低碳经济的过渡也将带来供能和用能方式的重大变化。面对粗放发展模式下积累的一系列能源与环境问题,中国积极寻求经济转型升级,力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解释及解决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成为了学术热点,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的研究中。
    为征集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领域取得的优秀学术成果,通过讨论与交流来推进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的发展,首届“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者论坛”于2019年5月19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经济研究》编辑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共10个单位共同发起。本次论坛收到了120余篇论文投稿,经过“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者论坛论文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筛选,最终有30篇论文入选。
    论坛开幕式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举行,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教授,《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霞辉教授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先后为论坛致辞。
    张人禾教授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和主席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张教授表示复旦大学对于跨学科交流和跨学科平台建设非常重视,指出经济学和能源环境的学科交叉是顺应发展潮流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刘霞辉教授代表《经济研究》编辑部对本次论坛展开表示祝贺,并对主办方的辛勤筹备表示感谢。刘教授重点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内容和形式,肯定了本次论文选拔流程的公平公正,并表示《经济研究》编辑部对于本次论坛成果的认可和期待。
    张军教授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表致辞。张院长介绍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学院对于发表国际和国内顶级期刊的鼓励和支持,并表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未来也会继续努力,在高手如云的大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最后,张院长再次表达了对《经济研究》团队的衷心感谢。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教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潘家华教授以“生态文明建设70年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发表演讲,阐述了从人定胜天到生态平衡走向生态文明的中国发展路径。潘教授介绍了生态环境的要义和本底,并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具有鲜明阶段性特点的生态演绎:改革开放前的马尔萨斯陷阱到工业文明的极限到生态文明的和谐。中国生态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发展理念的演化,更体现在环境机构体制的构建完善。从学理上分析,当前进步的动力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国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则同时受到潜在增长因子和增长约束因子的共同作用,其中“五位一体”建设之一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潘教授建议,基于全球转型发展的基本格局,中国要积极创新,推进经济体之间的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林伯强教授围绕“中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挑战”发表主旨演讲。林教授指出,中国低碳清洁转型的关键是减少煤炭,中国需要控制煤炭消费的比例和总量。现阶段中国能源电力需求还将继续增长,能源消费过于集中于重工业是能源消费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对于未来清洁能源系统的展望,林教授认为储能是核心,光伏潜能最大;电动汽车不仅是清洁和石油替代,还将成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部分;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今后发展的矛盾焦点是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设计和政策支持重点也需要相应改变。最后,林教授总结到,产能过剩与发展阶段有关,不合理的政策也可以放大产能;能源改革常常是产能过剩开始,一旦短缺则不了了之;基于GDP和能源需求的政策模拟结果,需要谨慎对待。
    开幕式结束后,6个分论坛在经济学院各报告厅平行举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近20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别围绕“环境经济”、“环境规制与政策”、“能源经济”、“气候变化经济”、“绿色发展”和“公共经济”6个主题,就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的热点问题进行论文展示和探讨。每个分论坛都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作为点评嘉宾,在展示结束后与报告人针对其论文进行深入讨论,并做规范点评。其他参会学者也积极提问和互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
    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中国优秀经济学者提供了一个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和学术成果锻造平台,这既体现了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又集合了中国相关领域最前沿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意义深刻,影响广泛。据悉,本论坛明年将由发起单位继续举办,持续推动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