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研究论坛
“第八届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综述
时间:2015-09-30       稿件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2015年6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为主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暨《201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以主题发言和分论坛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
    论坛主题发言分别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宋清华教授和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王诚研究员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分别致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唐文进教授发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成果,唐文进教授评析了2014年中国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对2015年中国金融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美国罗德岛大学肖经建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赵军先生、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邓晖先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教授以及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章勇敏教授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做了主题发言。裴长洪研究员以《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问题》为题,向大家分析了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动向。肖经建教授作了《消费者金融能力》的报告,他从消费者金融能力的定义、测量、决定因素及未来研究方向等角度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赵军副行长以《中国区域金融改革与湖北科技金融创新》为题,对中国区域金融改革与湖北科技金融创新进行了系统介绍。邓晖总裁作了《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的新主义和新市场》的主题发言,他首先对我国股市的“暴涨”和“暴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再结合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在新经济周期中的重要作用。吴卫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是什么决定了公募基金的业绩》,他认为高水平的基金经理才会对基金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中低水平的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几乎没有显著影响,基金公司对基金业绩产生的影响比较大。章勇敏教授以《商品价格的联动与流动性共性》为题,分析了期货、现货之间价格和流动性的联动关系,他认为期货的价格变动能预测现货价格的变动,而现货价格的变动往往不能预测期货的价格变动。
    专题研讨包括国际金融与人民币汇率、企业创新与资本市场、通货膨胀与金融改革、公司金融与投资、金融与经济增长、信息与资本市场等6个主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教师就20余篇论文进行交流讨论。
    一、 国际金融与人民币汇率
    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离岸市场蓬勃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在《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金成武副研究员的主持下,与会学者对国际金融与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先平教授关注即期汇率与央行中间价的关系,他指出,即期汇率对中间价的背离及背离强度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定价能力在不断增强,中间价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在减弱,央行常态化的外汇干预在减少,但中间价仍然是央行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重要手段。
    中央财经大学马光明博士重点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尤其是结算比重是否会影响国际收支差额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关系。他发现,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削弱了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负向关联性,体现了汇率决定方面的“去美元效应”,但由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导致这种效应不是很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曾松林副教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偏离均衡后的调整对称性展开分析。他认为,当前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水平已经接近均衡水平,整体上汇率偏离均衡水平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汇率偏离均衡在升值区间的回复速度要快于在贬值区间的回复速度。
    福州大学严佳佳副教授检验了离、在岸人民币利率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各期限利率间CNY对CNH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是CNH对CNY的溢出效应影响仅出现在较长期限的利率组合中。随着离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离岸利率对在岸利率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二、 企业创新与资本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能源消耗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越来越不可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压力逐渐加大,因此,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孔东民教授的主持下,学者们就企业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中央财经大学张学勇副教授研究了风险投资、企业创新能力和公司IPO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具备创新能力公司的IPO抑价率更低,长期回报率更高;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与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相比,在长期的市场表现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创新能力的建立才是风险投资支持的IPO公司获得更好市场表现的关键。
电子科技大学刘波副教授研究了现金流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发现,在赢家效应较强时,企业着眼于现金流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机遇”,“资助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刺激企业进行较为激进的创新研发,此时现金流不确定性会提升企业价值;反之,在赢家效应较弱时,“预防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促使企业进行更为保守的创新研发,此时,现金流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价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顾露露副教授对企业股权结构、价值链属性与技术创新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她认为,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高股权集中度、低股权制衡度的结构安排更有利于研发环节的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低股权集中度、高股权制衡度更利于营运环节的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民营股权比国有股权更利于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外资股权对企业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信贷腐败扭曲了金融市场的资本配置,进而通过融资约束会严重制约企业创新行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璇博士分析了融资腐败与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她发现,企业的信贷腐败行为和融资约束都显著地抑制企业创新;对有信贷腐败行为的企业而言,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信贷腐败强化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 通货膨胀与金融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与利率、商品价格水平等都息息相关,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思翀副教授的主持下,与会学者就通货膨胀与金融改革这一话题展开了分析。
    武汉大学李青原教授重点分析了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环境下,通货膨胀预期与企业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国有企业中,通货膨胀预期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更大;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激进性银行负债的企业更加偏离最优资本结构,保守性银行负债的企业更加趋近最优资本结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思翀副教授认为,即使总产出保持不变,产出构成比例变化也会导致货币需求持续上升,导致M2/GDP比率持续上升;除了总量指标,货币政策还要考察产业结构调整对货币需求带来的额外影响。
    长期以来,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模拟往往缺乏微观基础,得到的结果也充满了争议。复旦大学杨小海博士利用两国DSGE模型进行了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当下若完全开放对外股权投资,中国可能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而且外汇储备将面临枯竭的风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璐副教授重点关注了货币供应量与GDP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关系。他强调,GDP的波动周期与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周期总体上保持一致,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是经济周期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
    四、公司金融与投资
    在中央财经大学张学勇副教授的主持下,与会学者就公司金融与投资进行了探讨。中山大学叶青博士重点分析了股权众筹成败的影响因素,他发现,领投人认投和更多关注度不但能显著提高融资成功概率,而且也有助于增加实际融资金额。此外,创始人的相关工作经验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在作用渠道方面,领投人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带动更多投资者跟投、并提高人均投资额来实现的,而关注度仅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并不能提高人均投资额。
    媒体关注度与公司治理效应是近年来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鲁臻博士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的视角考察政治关联对媒体关注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媒体关注主要通过声誉机制而非经济惩罚机制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政治关联削弱了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效应。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使得公司的投融资在会计和税务处理上产生差异,因此,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离会对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产生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汪猛博士指出,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中,会计-税收差异增大;会计-税收差异与非效率投资正相关,即会计-税收差异越大,投资效率越低,但主要是投资过度;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中,会计-税收差异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非效率投资程度。
    现金持有量是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财务决策,股权结构的差异会对现金持有量及其运用效率产生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邓翔博士的研究显示,国有企业现金持有量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资金效率普遍高于非国有企业;国有绝对控股企业中,随着国有股持股比例增加,企业资金效率有显著提高,而国有参股比例的高低对企业资金效率无显著影响,国有相对控股比例增加将降低企业的资金效率。
    五、 信息与资本市场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资本市场的一大难题。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为构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监管层不懈努力地出台一系列规范的政策措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甚至存在虚假披露等问题。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在电子科技大学刘波副教授的主持下,与会学者就信息与资本市场问题展开了讨论。
    地方政府作为制度环境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行为、治理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春涛副教授探讨地方政府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他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政府干预严重和腐败程度高的城市,其上市公司股票的暴跌风险较高,分析师也更难以对这些公司的盈利给出准确的预测。
    准确获取银行经营信息对监管者维护金融稳定和投资者增进市场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但银行可能会利用会计自由裁量权进行策略性信息披露。西南财经大学刘冲博士对银监局局长更替与城商行策略性信息披露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银行利用银监局局长变更导致的责任空档期,将之前通过会计自由裁量权隐藏的不良贷款集中释放出来,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得到验证。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孙力军博士则重点关注了股价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社会债务总额为前定变量的条件下,股价与物价的变动出现负相关关系。并且由于家庭消费行为的变化在需求层面即时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而债务投资形成的产能扩张在供给层面逐步影响中间产品价格指数PPI,因此也可以推导出CPI领先PPI的结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操巍博士将我国上市公司的交叉上市行为和盈利预测信息的自愿披露行为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他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普通公司发布盈利预测信息的信号发送作用,也验证了交叉上市公司进行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双重信号”发送机制,同时证实了自愿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对分割资本市场的价值。
    六、金融与经济增长
    分析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武汉大学李青原教授的主持下,与会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华中师范大学宋琴博士重点关注了通货膨胀率、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她认为,假设货币政策完全有效是不现实的,货币政策也不是万能的。货币政策最有效的用途在于作为一种稳定工具,而不是成为调节经济远离通胀和通缩的“油门”。
    兰州财经大学肖强博士测度了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在小波变换下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在长短周期波动上存在非一致性。从长期来看,金融变量对实体经济有着较强的预测能力,领先于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短周期波动中,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影响关系存在易变性。
 

    周先平、宋清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邮政编码:430073,电子信箱:zxp2004@znufe.edu.cn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