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及创新包容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推动国际经济学学科发展,促进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学术交流,第五届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于2019年5月11—12日在湖南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联合主办,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
论坛开幕式由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许和连教授主持,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教授、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教授和《经济研究》社长张永山教授发表致辞。赖明勇教授表示,当今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之间的博弈变得空前复杂,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以WTO为主体框架的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与历史背景下,本次论坛研究讨论的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世界经济嬗变新格局等问题亟待解决,并且对于实现我国对内加速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外致力于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坛主旨演讲分别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唐宜红教授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宁波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钟昌标教授主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佟家栋教授,《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霞辉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教授、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亚斌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国际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关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思考”的主题演讲。
南开大学佟家栋教授从自由贸易与对等贸易、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跨国公司与政府、政府的选择等维度讨论了国际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例如跟随模式与追赶模式引致的非零和问题,跨国公司倡导的经济全球化大大超前于政治一体化导致国家界限的模糊化但各国民族意识更加强化等问题。《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霞辉教授从经济结构转型、生产和服务行为转变、社会生活组织行为和消费者消费行为改变、经济发展新格局演变以及网络型社会经济形态逐渐形成等五方面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并对网络经济、国家界限等维度进行了讨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洪俊杰教授通过对长城南北侧的企业进行关于市场阻隔与企业生产率的断点回归,发现创新能力、母国市场对价值链环流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正向影响,并用共轭环流理论进行机制分析。浙江大学黄先海教授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距离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存在着显著正向联系,并提出凝练出高端“获得性”要素禀赋是当今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各国所处位势;湖南大学张亚斌教授分享了关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思考,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供了分析框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区域分工问题,区别了市场经济与开放型经济,指出市场经济天然就是开放型经济。
在以国际贸易与企业创新、全球价值链、汇率与出口、贸易摩擦、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进口贸易绩效等为主题的十六个专题分论坛,《经济研究》编辑部谢谦和陈小亮编辑、厦门大学彭水军和陈勇兵教授、复旦大学沈国兵教授、南开大学包群教授和孙浦阳教授、东南大学邱斌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王珏教授和孙楚仁教授、中山大学黄新飞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付大海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魏浩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何欢浪教授、南京大学马野青教授、武汉大学余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倪红福副研究员、湖南大学祝树金教授、肖皓教授、谢锐教授和和徐航天副教授等中青年学者代表作为分论坛主持人和评论人对与会学者的报告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热烈的讨论。
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国际经济学全领域、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困境和难题。本次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5家发起人单位的基础上,新增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7家发起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