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19日上午,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16报告厅盛大开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对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发展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最为生动的素材和丰富的养料,在此背景下召开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开幕式致辞结束后,会议进入年会年度嘉宾主题演讲环节。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原主编、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Pranab Bardhan教授作了精彩的年会年度嘉宾主题演讲——《经济发展中的治理:中印比较》。他对比了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中的治理问题,包括中印政府不同的内部组织结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等。他还分享了他对中国独特发展模式的看法,他说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长期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的治理体系是中国发展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也指出了中国在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缺少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他说中国的体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问责制,区别于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的问责制,在相对集权的政治制度下,中国的决策是长期的、稳定的,但同时也要警惕权利的滥用问题。
年会年度嘉宾主题演讲结束后,经济学院李勇副院长主持了中国发展政策论坛主旨演讲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教授首先进行主旨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相同目标和路径下的中国组合》,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马尔萨斯贫困陷阱、格尔茨内卷化、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刘易斯转折点、索洛新古典增长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真正地把中国经济从之前的内卷化,甚至是马尔萨斯陷阱,推入到了二元经济发展时期。他深入分析了中国如何摆脱马尔萨斯陷阱,如何由刘易斯转折点进入新古典经济增长,并从人口红利、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等变量,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以及未来的解决方法。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研究员就《关于经济增长的三个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他提出经济学研究本身应该向更为成熟的方向转变,并对经济学研究提出了静下来、专业化、不断积累这三大要求。他说如果想要持续地办一个经济学年会需要一个圈子,需要一个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的机制。此外,他提了三个问题:第一,资本是什么?第二,什么是历史需求峰值,第三,增长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家产生怎样的作用?他着重强调了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他说这三个问题是同一个增长模型的两面,经济学研究要会发现问题,更要结合中国实际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贸易战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思考》,他主要介绍了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的区别,从发展要素的角度区分了二者的不同,现在的增长的要素已不是最早的劳动和资本,而是劳动、教育、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制度。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已经使得制度改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的要素。他还谈到了发展的三个重要优势: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本土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中国的历史转型》,他提出观察中国真正转型的两个维度,一个是经济衰退率下降带来的长期经济绩效,另一个是结构变迁中农民与乡土粘度的变化。中国奇迹的根本是衰退率下降带来的经济绩效的提高,而非高增长率带来的增长奇迹。中国转型面临的挑战是结构变迁方式带来的农民与土地和村庄松动滞后。针对中国如何完成伟大转型这一问题,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迈向全面开放的过程中,应实现经济和政治的良性互动,防止负增长。二是要致力于实现中国的结构现代化,解决农民跟土地黏度的变化问题,结构转变只有带来土地黏度的变化,才是真正的转型。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平行论坛环节。论坛围绕“公共政策与发展”“宏观经济与贸易”“可持续发展”“制度变迁与公共财政”四个核心议题展开。与会嘉宾分享优秀会议论文59篇,参会者踊跃演讲和讨论,将学术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积极为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建言献策,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20日上午,年会“顶尖期刊主编与作者互动交流会”环节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宋扬主持。
《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教授从《经济研究》期刊特点、《经济研究》审稿制度和学术论坛三个方面向与会师生做了介绍。他表示,《经济研究》强调学术、强调前沿、强调中国问题。优质的经济学研究必须要在把握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由历史发展阶段上升为学理性的问题,在实证基础上增加理论和逻辑空间。
《管理世界》责任编辑李逸飞老师介绍了杂志的基本情况、办刊宗旨和栏目举措。他提到,《管理世界》创办以来一直推崇的办刊理念就是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其中最重视的内容就是学术文章的生命力。
《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主任王燕梅教授介绍了杂志的学科领域情况和“三大评价”评审原则。她表示,《中国工业经济》的办刊思路是立足于“开放、多元、共享、精细”,汲取多方资源、开放多个视角、尽可能公开展示和精细校对。
《China Economic Review》主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张晓波教授介绍了CER杂志独特的运作模式。他强调了英文语法、与中国经济问题相关、文章创新性等因素在文章投稿中的重要性。张晓波教授希望未来30年中国经济问题能够成为主流,鼓励投稿人用国际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把好的研究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CER办刊的主要宗旨所在。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编辑部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保忠教授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观点:第一,CAER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期刊;第二,发展经济学是CAER期刊的永恒话题;第三,非常欢迎大家踊跃投稿。CAER在近12个月的接受率是15%左右,国际影响已经覆盖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题方面,城乡关系、农村发展、环境与发展都是非常热门的主题。
《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主任冯晓明博士简要介绍了CWE作为国内第一本英文经济学期刊的创刊历史,2006年进入SSCI后影响因子逐年提高,全球征订数量已经达到5529家。CWE英文刊面向的读者更多是国内外研究机构,定位是中国一手的研究,关注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CWE能够为读者提供非常优秀的推送服务和便捷畅通的编辑部联系渠道,在选题转换和翻译合作方面也能够为投稿者提供诸多便利。
演讲结束后,期刊主编在互动环节详细解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
20日上午11点半,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闭幕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28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出席并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主持,与会学者及经济学院师生100余人聆听了演讲。
林毅夫教授的演讲主要围绕发展经济学的范式转变与新结构经济学展开。他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1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这一伟大的经济现象背后一定有新的经济学理论值得研究,新的发展经济学问题值得反思。林毅夫教授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反思,他并不主张照搬任何既有的理论,他认为任何理论都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不同现象背后有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思维。他认为结构主义的失败是因为其忽略了产业结构的内生性,林毅夫教授倡导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以及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并将这种研究方式称为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教授认为,虽然主流理论经过了大量数学模型和实验的检验,较为严谨,但却是基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制度和文化的理论,我们要看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阶段性差异,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差异放在理论研究中,才能构建出新的发展经济学、新的转型经济学以及新的现代经济学子学科,也只有注重结构性差异的研究,才是创新的、有价值的、可以改造世界的。
林毅夫教授演讲结束后,刘守英院长表示,林毅夫教授为我们经济学人做了一个范式,他采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创新,也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任何现有理论可以解决全部问题,如果每一位经济学人都能有林老师的精神,就一定可以推进学术研究百花齐放,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兴旺,真正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
最后,刘守英院长宣布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圆满结束。他再次感谢了远道而来的与会嘉宾与学者,以及为会议成功举办付出艰苦努力的全体会务人员,并由衷希望明年此时再聚首,继续为中国经济发展理论贡献真知灼见!